首页 新闻中心 党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大厅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风华秦汉 专题专栏

秦汉新城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秦汉新城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一年。秦汉新城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新区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顺应机构改革新形势,突出经济发展职能这一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秦创原建设等中心工作,实现产业转型、改革创新、品质提升“三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引进内资264亿元,利用外资2.7亿美元,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一是全力招大引强。健全领导带头、上下联动的招商机制,强化考核激励措施,构建全员参与、多元化招商的工作格局。坚持把产业类项目招引作为重中之重,以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为抓手,紧盯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逐条梳理研究产业链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积极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全年引进固投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3个,固投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10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不少于6个);引进外资项目10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分别不少于2家、3家、7家;引进军民融合企业4家。实行二次招商,积极盘活童世界乐园和恒大汽车项目,推动项目尽快复工、早日投产。健全项目跟踪推进机制,提高合同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不低于50%。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86个,总投资14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7.3亿元。健全领导包抓机制,强化土地、文物、规划、资金等要素保障,完善项目建设调度、督查、考核机制,推动续建项目一季度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前三季度开工率分别不低于50%、80%和100%。完善土地管理机制,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

三是抓好产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标准化工业厂房三年行动计划》,建成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工业厂房。按照特色突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完善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全力推动中南高科产业园、大健康科技产业园、秦创原骏羚高科技创新园建设,启动塬北新兴产业园建设。聚焦先进制造业,加快兰池工业产能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招引,形成产业集群。持续完善园区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设施,推动产城融合,提升园区产业吸附力和承载力。

四是狠抓工业和建筑业。采取“一企一策”,加强跟踪服务,支持大唐电厂、渭河电厂等企业稳产达效,引导中玻、咸阳石油化工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快“腾笼换鸟”,结合天宏多晶硅、陕西有色等企业实际,分类制定盘活方案,加快企业转型步伐,确保五一前有实质性进展。建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不低于15%。加快推动陕西凝远、陕建PC等种子企业上市进程,新培育上市企业1家以上。持续推进“智造秦汉”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培育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产业,支持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示范标杆。大力发展建筑业,新增资质内建筑企业3家以上,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

二、加快秦创原·秦汉协同创新区建设

一是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紧扣建设建设“四中心两基地”目标,推动秦创原·秦汉协同创新区见效成势,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新增市级以上瞪羚企业3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2亿元,新引进新经济领域企业35家。

二是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坚持“最好的地段、最好的位置、最好的配套”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更大力度建设科创平台载体。全面梳理辖区写字楼、厂房、园区等物理空间,按照秦创原政策要求,优化提升空间载体功能,力争纳入秦创原政策直补范围,盘活现有资源,降低成本支出。

三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强化政策供给,用好各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支持政策,梳理完善现有政策,为企业量身定制“组合政策包”,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扶持,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鼓励引导金融机构设立天使基金、成长基金等金融产品,提高市场化融资水平。抓好环境优化、要素投入、住房、医疗等服务保障,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各类主体、各方人才、各种要素加速汇聚。

三、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按照省、市、新区有关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整合人员力量,明晰部门职能职责,完善制度流程,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晰的运行体系。制定新城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明确进度目标和责任分工,探索开展自主改革不少于5项,年度改革任务完成率达到90%以上。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及服务贸易试点建设,年内形成10项以上创新案例,其中2项全省复制推广、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证照分离”、“一网通办”、“三服四化”等改革事项,优化制度流程,提升行政效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整合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新区、新城政务信息一体化在线平台连同对接,促进系统整合、资源共享。严格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政策,优化亲商助企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企业发展壁垒,持续壮大主体数量和规模。

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开展文物违建项目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全面落实考古前置政策,严格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坚决杜绝新增文物违法现象,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深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完成长陵安防工程建设,构建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落实好文物、公安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二是打造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工程。积极协调秦文化博物院、汉长陵博物馆、西汉帝陵数字展览馆布展工作,力争年内对外开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遗产保护示范标杆,加快推动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咸阳城制陶作坊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渭陵保护展示工程一期建设,年底前建成安陵邑保护展示工程一期、长陵保护展示工程一期,擦亮“秦文化”金名片。

三是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秦汉影视文化产业园、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影视动漫、创意设计等产业,打造文化艺术创意片区。推出1—2部影视作品进入央视平台。整合利用现有文旅资源,加大策划包装宣传力度,统筹抓好国际马术中心、大秦文明园、渭河湿地公园等项目运营管理,形成一批集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热门打卡地。全年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6%以上,实现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不少于8000万元,引进影视文化企业不少于20家。

五、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大保障房供给,加快周礼佳苑二期、渭柳佳苑四期、兰池佳苑二期、秦韵佳苑一期等保障房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建成交房。新建初中1所,改扩建小学1所,建成特殊教育学校1所。积极推进各类设施、资源向重点板块集中,完善渭河北岸、兰池大道沿线等商圈,大力引进超市、酒店、书店、咖啡馆、便利店等生活配套,打造“15分钟便民圈”4个。新建城镇公厕2座。

二是实施城市三年更新行动。以2024年为节点,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倒排任务计划,分步启动老旧小区、破损市政道路、背街小巷等改造提升工作,实现城市形象三年大变样。全年实施城建项目60个,完善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年内建成市政道路、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各10公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城市,推广绿色建筑50万平方米,实施海绵城市建设25万平方米。加快破解“停车难”“充电难”难题,年内建成公共停车场5处、停车位446个,建成公共充电站6座、充电桩220个。

三是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配合新区完成《西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修编城市设计、开发单元建设、管理单元等专项规划,抓好重点区域的设计、规划、建设,推动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

四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碳减排,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无废城市”。坚持严管严控,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狠抓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巩固渭河、泾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成果,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环境监管,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全面推进全域增绿,新增城市绿地50万平方米、一级绿道35公里、社区绿道20公里。

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常态化防范措施。加强医院、学校、景区、酒店、市场、饭店、药店、公共交通等重点场所管控,严格执行测温、扫码、限流、消杀等措施,做好高风险岗位作业人员、来返新城人员等重点群体排查管控,稳步推进疫苗接种,扎实做好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工作,严防疫情传播蔓延,坚决守护好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景区景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加强执法监管,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功能。

三是扎实开展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原则,深入开展风险摸排和研判,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认真落实“一盘一策、一楼一策”要求,细化完善处置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时竣工、房屋按期交付。

七、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稳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二是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创新载体形式,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创新点,积极探索新路径、新形式,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党建亮点,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统筹做好选育用管工作。落实干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四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严的主基调,聚焦民生保障、生态环保、营商环境、执法巡查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从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持续开展“庸懒散慢虚粗”专项整治行动,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做好典型案例剖析,推进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筑牢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兰池大道中段

电话:029-33185000 邮编:712000 网站地图

陕ICP备17019321号-3 网站标识码:6190000005 陕公网安备 61110202000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