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秦汉新城坚定“三个带”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工业立城”不懈怠,以招商引资、区域价值兑现、城市功能完善“三场决胜战”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约项目60个,国家能源集团西北创新基地正式签约,西安万洋众创城项目开工建设,万洋科创中心签约落地,三航动力一期、迪泰克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空军军医大学主体建筑全部封顶,西安戏剧学院(一期)进入装修阶段。
二是区域价值加速兑现。成功化解渭河生态红线内项目遗留问题,德杰国际城三期、星河湾六期和七期等8个项目具备重启条件。成功落地和悦泊岸项目,正阳片区价值大幅提升。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2.5等关键指标稳居西咸第一,绿色秦汉、生态秦汉的“招牌”越来越靓。
三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组织实施城建项目45个,汉风三路、四路、秦宫一路下穿立交等一批市政工程全面完工。万科理想城、陕历博秦汉馆周边商业日臻完善。秦汉第二学校全面开工;引入陕师大附小“名校+”资源,秦汉第四学校东、西两个校区开学迎新。兰池佳苑二期全面建成,年度“保回迁”任务圆满完成。
四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和“博物馆之夜”活动,陕历博秦汉馆正式开馆,周边2000多亩休闲空间全面升级,大汉紫道、际华冰雪中心建成开放,渭河生态景观带6座驿站开业迎宾,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区域人气、商气持续提升。
五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制定出台《纵深推进“三优”营商环境 全力打好“三场决胜战”》实施方案,研究推出“4+4企业服务”体系,对涉企服务部门进行黑红星评价,推行企业“白名单”管理和“入企扫码”制度,主动靠前帮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全 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7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5家。
六是社会大局平安稳定。系统推进文旅城项目施工建设、资金筹措、资产盘活等工作,18778套房屋全部交付,全省最大的“保交楼”任务提前销号。大力推进法治化建设,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一年来,辖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2025年,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紧盯重点项目,重塑产业竞争力。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以链主项目为牵引,强化园区招商、专业招商、要素招商,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双中心”建设政策,靠前承接“三项改革”成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
二是紧盯重点片区,打造城市“样板区”。坚持聚焦聚集开发,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大秦文明园文旅展示区、正阳大道东城市核等城市“样板区”,推动资源向片区集中、产业向片区集聚、生产性配套向片区集成。
三是紧盯要素配置,提高供需匹配度。强化资金、土地、体制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快落实、快见效。坚持挖潜增收和培植税源两手抓,确保各类税费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大力推进土地招商,积极争取“两重”“两新”政策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四是紧盯服务提升,擦亮营商“金名片”。深入推进“三优”营商环境建设,全过程提升涉企服务,建立共性问题长效解决机制,实现处置一个问题、破解一类堵点、优化一批服务。全周期提升项目服务,着眼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逐项目制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提供专业化精准服务。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严格落实“四不”行为准则,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五是紧盯民生大事,增强群众获得感。坚决打赢“保回迁”决胜战。进一步丰富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加强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2.5稳定达标、河流水质持续向好。
六是紧盯安全稳定,筑牢发展“压舱石”。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压实属地、行业、企业责任,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健全部门、街道齐抓共管、协调联动机制,多措并举化解处置矛盾纠纷。依法依规处置涉访极端行为,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